新昌阴阳风水先生分析建筑环境格局
合肥自秦代置县,长期为“古庐州府”址,合肥老城区主要集中在庐阳区。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造就了柳塘春水藏舟浦、兰若秋风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等众多古迹;哺育出了龚鼎孳、李天馥、杨振宁等杰出人物。
合肥古为淮夷地,商代称虎方,西周称夷虎。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楚,后属吴、属越,再后又属楚。
秦朝置合肥县,属九江郡。
新昌西汉时先属淮南王国九江郡,后淮南国废,设九江郡,合肥仍属之。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合肥改属扬州九江郡。
东汉建武六年(30年),刘秀封功臣鉴谭为合肥侯,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历4世,废国为县。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馥任扬州刺史,单马造合肥,为扬州治。
新昌三国时,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合肥县改属淮南国;四年,改属淮南郡。明帝太和六年(232年),改属楚国。齐王嘉平元年(249年),改属淮南郡。吴、魏在合肥地区进行过多次争夺战,魏以合肥为重镇兼扬州治。
庐阳区古建筑风水宝地——明教寺
新昌明教寺俗称“曹操点将台”,位于市区淮河路东段北侧,逍遥津公园之南。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迄今为止已有1700多年历史。教弩台高4.3米,面积3800平方米,呈正方形。台上有屋上井、听松阁两处古迹。屋上井以超过民房屋脊得名,为当时曹军将士饮水之源。听松阁是曹操“望敌情、运筹帷幄、纳凉休息”之所。周围松拍挺拔,浓荫蔽日。后被誉为庐阳八景之一的“教弩松荫”即此。
新昌明教寺建筑风水格局
新昌明代以后,称“明教寺”,沿用至今。现尚存“大雄宝殿”、“屋上井”和“听松阁”等名胜古迹。相传“古教弩台”上,昔日松树成荫,松涛有声,寺僧建阁,取名“听松”,于是“教弩松荫”之誉,被称为庐阳八景之一。阁上撰有楹联:“教弩耸高台不为炎刘消劫难,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屋上井”,以井口高于“教弩台”下民房屋脊而得名,井口石井栏上刻有“泰始四年殿中司马夏侯胜造”隶书12字,为公268年遗迹。井栏口遗下汲水绳磨成的23条深沟,堪为千年历史之见证。
庐阳区风水宝地——逍遥津公园
新昌逍遥津公园,又名“窦家池”、“豆叶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津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寿春路16号。
逍遥津公园,平面呈扇形,全园由水系自然地分为东园、西园。占地31.3公顷,其中水面11.2公顷。最大的特色是园内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亭。湖面有三岛,公园内有渡津桥、北津桥、南津桥、飞骑桥等桥梁贯通景区各景点。
新昌逍遥津公园建筑风水布局
新昌逍遥津公园平面呈扇形,全园由水系自然地分为东西两园。占地31.3公顷,其中水面11.2公顷。逍遥湖约占全园面积的四成。湖面尚有三岛,犹以北岛为最,南岛的面积最小。
新昌逍遥津公园建筑风水特色
逍遥津公园古为洲水渡口,有津桥可渡,因三国古战场"逍遥津"而得名。最大的特色是园内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亭,极富情调,若逢淡雾朦胧的天气,或霞光万丈的时辰,更是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