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寺庙建设看风水

南昌寺庙建设看风水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是属于外来宗教,汉代时传入中国。由于佛教教义精辟生动、平易亲和、对现实有很强的互补性,于是得到广大下层社会的认同和上层统治阶级的推崇,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教。

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所创。基本的教理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修持三学:戒、定、慧,主张三藏:经、律、论。提倡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追求清净出世、息心去欲,最终达到断除烦恼成佛的目的。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园圃、寺观、陵墓,乃至道路、桥梁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风水”二字始见于托名为晋代郭璞(公元276年~324年)所著的《葬书》(也称《葬经》):“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中国的风水术是中华建筑文化的独特表现,它源远流长,是古代朴素的环境学、生态学、心理学的综合体,并兼有审美的艺术。西方学者曾说中国风水术是使生者与死者所处之所与宇宙气息中的地气取得和合的艺术。

象山说到“气”便离不开形,形即形状,地形地貌,环境状况。形与势凝聚了气,形为气之所依,气为形滞,形为气之表,气为形之体,因而古代风水又有形势宗和理气宗两大理论派别。两派各有偏重,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使人与自然相和合,人适应自然,自然为人所用,顺其自然之情理,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天下名山僧占多,历来佛寺大都建造在山清水秀、风水极佳的地方。这些地方大多“环若列屏,林泉清碧”,“宅幽而势阻,地廊而形藏”。这种追求固然与佛教所追求的静修教义及佛教徒的生存需要有关,但也离不开风水潜移默化的观念上的影响。佛教经常借助风水确定寺址,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四灵兽等相地方法一如世俗建筑。几乎每一佛寺志中都有关于其寺后倚之山的“风水式”的详尽描写。

象山南昌寺庙建设看风水

象山佛寺在选址上还有一个与世俗建筑截然不同的特点:不避形煞,如峭壁、怪石、山顶端等,均是民居所避居之处,而佛寺却敢于选建在这些形煞之地,如山西浑源恒山的悬空寺危立于峭壁之上,形成奇观,也反映了寺庙建筑选址的特殊性。在风水学上,寺庙本身就是“镇物”,认为可以镇煞,这是非常有别于民居的。寺庙选址或优选风水宝地,或选形煞之地加以化煞,将特煞转化为特吉。风水学基于易理,认为事物没有绝对的优势。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绝地”,优劣势都是可以转化的。物极则反,而转化后,则极劣之地可以转化为极优,这是有异于世俗民居的。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