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师点评鹿城区建筑环境风水格局
天津温州鹿城区的风水怎么样?为什么鹿城区很多老板都相信中国建筑环境风水生气的力量?我个人认为是这些老板们懂的借助自然的神奇力量和个人自强不息的努力而已,你们认可吗?
鹿城区风水宝地为温州市辖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在风水文昌位上,温州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全区陆地面积292.72平方千米。鹿城始建于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相传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故名鹿城。鹿城自古商贾云集,素有“东瓯名镇”之称。鹿城区地处东南沿海,地形地貌多为平原、山地、丘陵、岛屿等。
鹿城区哪里风水好?
天津温州鹿城:这曾是古城外风水最吉祥的山
天津传说温州城是由一代风水大师郭璞亲自选址与规划设计的。据明嘉靖《温州府志》记载:“初谋城于江北(今新城),郭璞取土称之,土轻,乃过江,登西北一峰(今郭山)见数峰错立,狀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谓父老曰:‘若城绕山外,当聚富贵,但不免兵戈水大,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城于山,号斗城。”1600年前,东晋设永嘉郡,起初人们想把郡城建设在瓯江北岸,郭璞发觉瓯北土质软,于是选址瓯江南岸建城。他当时登上温州“西郭山”(郭公山),观看地形,看到九山环列,好像北斗星座一样,依山控海,形势险要,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其中华盖、松台、海坛、西郭四山象北斗的“斗城魁”,积谷、巽吉、仁王三山象“斗构”,黄土,灵官二山则是辅弼,因此他建议跨山筑城,可长保安逸,因名城为“斗城”。
天津温州古城中轴线在哪里?
天津行一老师认为在这个规划中,以江心屿中川寺为起点,穿越温州府城,再往东南延伸,刚好与郭璞建城时构成北斗斗柄的三峰黄土、巽吉、仁王中的巽山相交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古温州城的中轴线。时光飞逝,转眼千年,如今,黄土、仁王已经消失在建设大潮中。九斗山只剩下七座,点缀在温州城的高楼大厦之间,毫不起眼。今天我们准备去看看城外唯一留下的巽(xun)山。
温州古建筑风水宝地——江心寺
天津江心寺风水宝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唐咸通七年(866),在江心孤岛的东山建普济禅院。宋开宝二年(969),又在江对面的西山建净信讲院。南宋绍兴元年(1131),宋高宗赐改普济禅院为龙翔禅寺。因寺江中,俗称“江心寺”。宋宁宗时品选天下禅宗丛林,列为十刹之一。
天津山门外两旁挂着宋状元王十朋所撰写的“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名传古今的木刻板联。
天津中为“圆通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坐像,两旁侍立善财、龙女。大殿后有阿弥陀佛接引像。
东北角为观音像(此像为日本赠送),西北角供地藏像。前左首为伽蓝殿,前右首为祖师堂。
温州古建筑风水宝地——风水双塔
温州江心双塔位于瓯江江心的孤屿上。江心有东西两峰,东为象岩,西为狮岩,两岩上建有东西二塔。东塔建于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塔高32米。据《温州府志》,《孤屿志》等史料记载,自宋代开始直至清光绪年间,双塔塔顶夜灯高照,成为引导船只来往温州港的重要“灯塔”。宋代有诗云:孤屿今才见,元来却两峰。塔灯相对影,夜夜照蛟龙。
天津从始建年代看,西塔应建于唐,东塔应建于宋。持双塔“东唐西宋说”的最早记载于清乾隆《温州府志》:“东塔唐咸通十年建,明万历十九年邑人王叔杲重建。西塔宋开宝三年建,万历二十三年王叔杲配林恭人重建”,后《孤志屿》及民国《温州府志》都承袭这一记载。但是,明万历《温州府志》,清末光绪《永嘉县志》均载“……唐咸通间建西塔,宋开宝间建东塔,元丰年间赐东塔为普寂院,西塔为净兴院”。
双塔建筑环境风水的讲究你知道吗?
天津双塔均明显有唐塔遗风。根据我到现场考证,江心屿双塔外形及结构极其相似。从外形上看,平面都是六角形,东塔底层边长约4米,直径约8米,西塔底层边长约3.5米,直径约7米。三开间,每边各层设一壶门,主门、壶门及座向一致;塔身高为7层,西塔32米,东塔28米,如将东塔屋顶及塔刹高度计算在内,二者高度相差无几;塔身均为砖结构,从底部到顶,收分明显;立面都是阁楼式,东塔腰檐已毁,西塔腰檐显见是近代修缮而作;从构造上看,二者腰檐均较薄,出檐平缓,且各层未见有平座和栏杆。二塔整体形象古朴庄重,落落大方。从结构上看,双塔均为砖身木构,塔身为单层砖壁,底层砖壁厚度东塔约1.6米,西塔约2.0米,塔心无柱,内部为上下贯通的空筒,向上逐渐缩小,属典型的空筒式砖塔构造;双塔内外边角均设有倚柱,东塔方形,西塔八角形;双塔底基均低短简单,素平砖石砌成,高度不足20公分;从砖工上看,东塔“一顺一丁”及“三顺一丁”风水砌法为多,显见明清修砌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