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风水先生分析建筑环境格局
汕尾自古以来人们都注重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南庄镇风水宝地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西部,是佛山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南庄镇以南庄墟而得名,相传明末有罗氏妾生一子后,不堪受虐待携子出走,并用竹篮装载祖先灵位到此地定居,后成村落,并取名“篮装”之谐音“南庄”作为村名。
汕尾宋真宗年间(998年~1022年)由南庄罗格乡始建罗格围。
明属吉利乡(今镇吉利村)。明清时期,南庄分为绿潭、鳌头、龙津、吉利和溶洲堡,分属南海县江浦司鼎安都和五斗口司西淋都(后都改称司)。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江浦巡检司署由西樵简村移至龙津堡(今南庄龙津村腾涌)。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南庄为绿潭堡、鳌头、龙津、吉利和溶洲堡,仍属江浦司和五斗口司。清宣统二年(1910年)南庄分为绿潭、溶洲、吉利和鳌头堡。
汕尾南南庄镇哪里风水比较好?
汕尾庄镇地处佛山市区的西南部,距广州35公里。东北隔东平水道(潭洲水道)与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相望,东与顺德区乐从镇理教毗邻,南接南海区九江镇沙头,西邻南海区西樵镇,西北与南海区丹灶镇金沙以顺德水道为界。
汕尾南南庄风水宝地——紫洞圩大街建筑群
紫洞圩大街中,有很多深幽的小巷。紫洞圩中风水比较好的建筑当数青砖碉楼结构的善庆堂。位于南庄镇紫洞村内的紫洞圩大街建筑群作为岭南传统圩市的典型代表,具有中国特色就找环境风水的讲究和布局,建筑群内部分建筑外墙为清水砖墙和人字山墙,不少的砖雕、灰塑至今依然线条清晰,保存较好,整个建筑群对反映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特点和艺术特色。
据《南海县志》记载,明朝万历以前,紫洞圩就已经形成了,每逢阴历初一、初四、初七是墟日。
汕尾因为紫洞位于北江两支流潭州水道、东平水道的分叉口,在那个以船代步、水路运输为主要出行货运方式的年代,这样的地利自然成为商家、货运聚集的地方,在长800米左右的紫洞码头,那时每日有数百艘客货船停泊,南来北往的人称这里为“小广州”。
南南庄风水宝地——陈氏宗祠
汕尾隆庆陈氏宗祠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罗南隆庆村。隆庆陈氏宗祠,又名“聚德堂”,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该祠堂按照中国建筑环境风水学讲究而设计建造,为三进四合院式风水布局,保存较好。
汕尾行一老师发现陈氏宗祠建筑风水特征是采用中轴线对称三间三进四合院式中国就找环境风水布局,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素胎瓦当,滴水剪边。座北向南略偏西,三间面阔13.38米,进深37.32米,面积499平方米。头门前廊三步梁木雕戏曲人物故事,青砖墙花岗岩石脚、次间虾弓梁、石狮柁峰、雀替,花岗岩檐柱,墀头砖雕。仪门设挡中。天井两侧卷棚顶廊,木雕博古梁架。中堂“聚德堂”,次间挂“文魁”、“武魁”匾额,花岗岩金柱,挂木刻对联。后堂无檐柱,檐口及后墙青砖砌柱,承托11架梁。祠堂内外墙楣彩绘壁画装饰。
汕尾佛山人信风水吗?
中国建筑环境风水一说最开始是古代选择墓地的学说,古代皇帝从当皇帝第一天起,就开始考虑自己的墓地该选择在什么地方,才能让自己家的江山永久。
如果说是迷信,风水又的确存在了几千年,又有理有据。就是现在的秦始皇陵,都充满了迷雾,以现在的科技程度还不敢开挖。
汕尾关于中国建筑环境风水的事例传闻很多,相传当时为了压制元朝,明紫禁城在元皇宫延春阁上堆土形成了煤山(今景山公园)。该山是全城的制高点,正好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紫禁城修建了护城河,形成了金水环绕的格局。人为地为紫禁城制造出了背山环水的风水格局。
就星象而言,北京处于东北方,是北斗星在大地的投影。北斗星是天上的心,北京自然也就是天下的中心,因而紫禁城按照中轴线严格地规划宫殿。其中奉天殿(今太和殿)处于正中,比其他宫殿高,是天子举行大典、接受朝贺的地方;而华盖殿(今中和殿)、谨身殿(今保和殿)及后寝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都处于轴线上。紫禁城内的其他宫殿则左右东西地对称排列:外为朝廷之所,文华殿居左,武英殿居右;后是安寝之宫,端本宫(即太子宫寝)居东。
以上风水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