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风水先生分析建筑环境风水格局
青岛清江浦区风水宝地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淮安市主城区,东接淮安区,西、北靠淮阴区,南连洪泽区,位于淮安市地理位置中心。清江浦区古黄河、里运河、大运河、淮河入海水道四水穿城,区内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京沪、宁淮、宁连等多条高速在境内交汇,新长铁路纵贯全境,京杭大运河等多条流域性航道通江达海,紧邻淮安民航机场,是苏北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夏商周时期,清河境内是淮夷、徐戎活动范围。
青岛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先属吴、越,后归楚国。
春秋末,属吴。吴被灭后属越。周贞定王二十四年(前445年),楚国屡侵泗水流域,淮阴归属时越时楚,后来终属楚。
青岛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始设淮阴县,属泗水郡(一说属东海郡,也称郯郡),淮阴县治所设在甘罗城(在今码头镇东北一里许,相传为秦上卿甘罗所筑)。
青岛西汉初,分出淮阴县西南地域置富陵县(今洪泽湖内和洪泽、盱眙的部分地区)。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韩信为淮阴侯,淮阴为其封邑。十一年(前206年),韩信被杀,淮阴侯国取消,仍称淮阴县。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淮阴、富陵为其属县。
王莽篡汉,改淮阴为嘉信,并改临淮郡为淮平郡。
清江浦区租厂房哪里风水好?
清江浦区境属黄淮冲积平原,以砂质土壤为主,地形平坦,从西北向东南略倾斜。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
青岛自古以来,风水之法就是“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完全符合周易风水原理的,也是非常正确的,因为风水中路为水,水为财!路为何为水呢?因为河中见水流,而路中见人流、车流、物流等,此类象于水也。不过,路终归是“虚水”,而“实水”则是长江及其支流之类。
清江浦区古建筑风水宝地——清江文庙
清江文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它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文庙,总占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明嘉靖九年(1530年),工部主事邵经济在此处建崇景堂,始称清江书院,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改为文庙。时因清江浦隶属山阳(今楚州),山阳县设训导驻此,又称山阳县学。
道光三年(1823年),总河黎世序移向正南重建,二年工成。惜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年),漕督吴棠重建大成殿。现存大成殿和崇圣殿等核心建筑。
清江浦区建筑风水布局
青岛大成殿位于文庙中轴线的中心,南面有月台,四周有回廊,单檐歇山顶,龙脊鱼尾,飞檐翘角,面阔5间24.6米,进深3间9檩13.7米,通高15米,总建筑面积520平方米。
青岛崇圣殿位于文庙后部,硬山顶,面阔5间21米,进深3间9檩11米,脊高11米,檐高8米,建筑面积231平方米。该组建筑为苏北地区所存不多的典型文庙建筑遗存。
清江浦区风水宝地——钵池山
钵池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自唐时就有名,明清两代,更是盛极一时。据史料记载,早在北宋乾德元年(963年),高僧玉海就在钵池山兴建了洪福寺(景会寺前身)。元明之时,香火盛极一时。特别是在明代,景会寺(一作景慧寺),拥有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伽蓝堂、祖师堂、法堂、丈室、斋堂、毗庐阁等,规模宏大,“殿阁宏敞、造像庄严、金碧辉耀而寺始极其盛噫”(见明金铣所作《束力封景会禅寺兴造记》),成为淮东名刹,文人墨客题咏极多。而且,钵池山高僧云集,仅《钵池山志》就收录1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