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风水先生分享观音阁建筑的布局

湖北鄂州长江中间的观音阁是最坚固且风水上吉的宝地你知道吗?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条吉利的风水龙脉,长江入海口在上海,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境内,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长江中间观音阁暗藏是风水玄机,以下仅供参考!

万里长江风水龙脉大吉的古建筑——观音阁

攀枝花在鄂州城区北面的长江之中,有一座坚强且风水上吉的古建筑,它在长江汛期湍急的洪水中挺立的身姿,更使它成为中国上吉的风水宝地,它就是被人们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阁”的观音阁。

观音阁始建于元代,它建在长江中风水龙脉上的一块巨大的礁石上——龙蟠矶,观音阁风水朝向是坐东朝西,逆水而立,其设计风水讲究以江南亭阁式砖木建筑。阁内由观澜亭、纯阳楼、东方朔殿、观音殿、老君殿等建筑物组成,总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整座楼体与阁下的龙蟠矶融为一体,有巧夺天工之妙。

攀枝花风水先生分享观音阁建筑的布局

观音阁为什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阁”呢?因为在它身上有着三个“一”,即“一石建国”“一江建阁”和“一宇同堂”。

攀枝花所谓“一石建国”,就是观音阁下方的这一块龙蟠矶石,三国时期吴王孙权称帝建都,传说跟这块礁石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相传公元221年,孙权定都鄂州之前,城东虎头山上有凤凰飞临,而这龙蟠矶上则有黄龙盘绕。龙凤同时惊现鄂州,此乃龙蟠凤集之地,有帝王之祥兆。孙权大喜过望,便决定在武昌(今鄂州)建都称帝,改年号为黄龙。这就是东吴“黄龙”年号的来历。

攀枝花第二个“一”就是“一江建阁”,指的是从元代到今天的700余年间,在浩荡的长江之中,只有这么一座阁一直屹立着。本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观音阁,观音阁,随水涨,随水落。原来,在观音阁下压着一只神鳌,它背负着观音阁随潮涨落,永不沉没。在迎浪石背上有两个凹凼,传说这两个凹凼便是神鳌的双眼,早先一个出油、一个出盐,每日所出的油盐恰好够阁上的道人和香客食用,有多少香客就会出多少油盐。后来,有一位贪心的道人,偷偷凿大了凹凼,岂知却戳瞎了神鳌的双眼,而影响观音阁的风水,行一老师从建筑环境风水的角度来讲,观音阁之所以能屹立百年,主要原因是楼阁地基坚实牢固,与龙蟠矶礁石浑然一体;西边的弧形防水墙不仅能减缓水势,而且能顺势泄洪,大大减弱了江水对阁体冲击;还因观音阁内有着较完善的排水系统,镂空的墙面、窗面和阁内风水吉利位置的多处排水口,能让观音阁在江水退潮后迅速排出积水,从而不会对观音阁的墙体造成过大压力。

攀枝花最后一个“一”,就是“一宇同堂”。大家一定见过无数佛家的寺庙,也看过不少道家的道观,可是有多少人见过集儒教、佛教和道教于一体的建筑?而观音阁就是一个著名的集释、道、儒于一体的古建筑,可谓三教“一宇同堂”。

在寺门楣上享有一块题有“龙蟠晓波”的石刻,这是清朝同治年间湖广总督所题,也是寺庙的一大珍贵文物。观音阁有着三趣最为著名,其一是几株百年古树,其二是两个被称为神螯眼的石臼,其三是常年不断水的寒泉。它建在长江中央,随着江水潮起潮落,静静地矗立了700多年,至今依旧完好!

这座观音阁由观澜庭、观音殿、东方朔殿、老君殿、纯阳楼五部分组成,总面积300多平方米。为了防止江水侵蚀,观音阁的下方由1米多高的红砖基座支撑。在寺庙的内部,采用了坚固、精美的木质框架结构,外层铺设有青瓦,周边白墙掩映,环境十分的优美。观音阁长24米,14米,以红石青砖砌就,与龙蟠矶巧妙地融为一体,显得雄峻巍峨,气势磅礴。千百年来,它饱经风霜,纵览长江。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淼长江水之中。狂涛巨澜曾使多少名楼华构席卷而去,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龙”,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