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风水先生分享曾氏宗祠设计布局
祠堂建筑中的建筑环境风水你知道吗?
宁波祠堂是一姓宗族的家庙,用来供奉祖先之灵,祈求赐丁降福,延续一脉香火,繁衍子孙后代。也是宗亲中有相关大事盛事的时候用来聚会议事的场所。
风水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和谐,阴阳平衡。在上世纪20年代西方的景观设计、规划设计、建筑学等一套理论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哪一座城市,哪一个乡村,哪一个有名的建筑不是在风水思想指导下建造的呢?“风水”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是有关风水的最早的定义。可见风水之术也即相地之术,核心即是人们对居住或者埋葬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宇宙变化规律的处理,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现代风水学既注重建筑的"形",也重视建筑的"神",追求形神兼备。"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是指的"形",而"四神砂"、"乘气说"所指的是"神"。它们之间相辅相承,构成了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建筑风格。"神"的实质是追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为了达到"天地人"的统一。这个"统一"是追求宇宙创造生命背后之"谜"、地球颐养生命的规律和生命本身的运行规律的大统一。这与现代建筑设计只注重设计者的主观构思、平面和空间的艺术效果处理,满足功能方面的"物质需求",而忽略"精神需求"等,造就了今天的城市趋同性和城市弊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宁波钟落潭镇风水宝地——曾氏大宗祠
广州曾氏大宗祠是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曾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清乾隆年间重建。坐西向东,五进深,占地966平方米,灰塑瓦脊,碌筒瓦面,素胎勾头、滴水、锅耳风水山墙。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又名追远堂。据族谱记载,龙岗村曾姓为曾子后裔,追远堂之名出于曾子语“追远民德归厚”。
曾氏大宗祠建筑环境风水特点:第一进面阔进深各三间,瓦脊上灰塑双龙,龙身向脊端、龙头回望宝珠。“曾氏大宗祠”石额为民国重修时刻制。墀头有砖雕。红砂岩门枕石雕狮子、草龙,龙身乃明代风格。后梁驼峰刻如意纹,线条简朴;明间墙壁,全部墙脚石、八角后檐柱等均为红砂岩所制,可见其年代较为久远。
第二进是花岗石四柱三间楼牌坊,有砖雕卷叶形斗拱,坊额题刻“奉议大夫”,上方有“恩荣”二字,牌坊后面题刻“唯一流芳”四字。
第三进面阔三间13.9米、进深三间隔10.2米,金柱连系仿精雕龙凤。
宁波第四进面阔三间,深二间,前面有天井及两廊。
宁波赏析广州钟落潭镇建筑环境风水格局
宁波钟落潭镇风水宝地——障岗古村落
障岗古村位于流溪河上游的白云区钟落潭镇,周围有蜿蜒起伏、终年郁郁葱葱的丘陵山岭,村落坐北朝南,四周被池塘环绕。,开村于1384年,明洪武年间,胡姓始祖“七宣仪”携族从南雄县珠玑迁入,在此聚族而居,绵延至今600余年,至今是第23-26世。
宁波 胡姓在此以种植为业,绵延至今。宗姓胡氏,始居于江西。清代乾隆二十八年扩建的“耀斗胡公祠”是村落的重要建筑之一。后来村民(约400户)迁出后留下这片古屋群。古村坐北朝南,一眼望去全是青砖青瓦的四耳房,四周被一溪河水环绕,进村的是一条宽不过1米的青石小径,环境清幽,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村中建筑环境风水布局合理有序。原有环翠里、凝芳里、长安里、西宁里、中和里、仁厚里、淳和里七条古街巷,以东南西北四个门楼连接。东为启明门、西为长庚门、南为南逐门、北为拱北门。村中地面铺石板,主道宽至6条石板。房屋与路面间以明渠排水,石板跨渠,雨事营造出门前流水潺潺的风情。全村多为明清建筑,全村有典型的岭南青砖龙卷耳民居60座,建筑布局为以一长廊连接的4房1厅,外加天井采光,乡中称为“五龙过脊”。
因村中岗岭上原长有大片的老樟树,障岗原名“樟岗”,从“樟”易名为今天的“障”,出于村民对本乡安全的祈愿。
宁波以上风水知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