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大师点评青龙塔的风水讲究

海盐自古以来风水塔在城镇、建筑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风水布局,塔有旺风水旺人丁的作用,还可以环境风水不佳的衰气浊气等,青龙寺及青龙塔,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

        公元743年(唐天宝二年)青龙古寺创建,当时名为“报德寺”,俗称青龙寺。

海盐        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古寺重建,改名“隆福寺”。始建塔,名“隆福寺塔”。俗称“青龙寺塔”,又名“青龙雁塔”。

海盐        公元1041-1048年(宋庆历年间)寺塔重建,形七层八角,砖木结构。

海盐  公元1062年(宋嘉佑七年)杭州梵天寺僧人了空来寺弘扬天台宗,寺名因此改称“隆福教寺”。

  公元1299-1343年(元德三年--元至正三年间)画家、水利专家任仁发祖孙三代相继出资修茸寺塔。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寺塔重建,此后失修三百多年,塔身一度倾斜至14度。

海盐  公元1715年,清康熙皇帝南巡江南,慕名游寺,亲书“精严寿相”匾额,御赐寺名“吉增禅寺”。并御赐水晶观音一尊,紫衣袈裟一袭、鏖金书画扇一柄为镇寺之宝。当时 古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华丽。享有“佛塔为天下之雄” 美誉,为当时江南著名佛教丛林之一。

海盐青龙塔地理环境风水:

青龙塔又名吉云禅寺塔。在上海市青浦区古青龙镇。青龙镇是扼吴淞江沪渎之口,为江海要冲。上海内外贸易开始时,就在这里交汇和集散。当时,海舶辐辏,商贾云集,曾有“小杭州”的美称。塔建于唐长庆年间(公元821——824年),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重建,元致和元年又由里中大族任仁发捐资修茸。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513年),康熙帝南巡时,将青龙镇上的隆福寺赐额:“吉云禅寺”,塔也改称吉云禅寺塔。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又修缮。塔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残存塔身高约30米,楼阁式。此塔当年高耸人云,是海船驶向青龙港的航行标志,巍巍屹立,为上海一绝。

海盐评价上海青龙塔聚财旺运的风水讲究(上海青龙塔的地理环境风水)

塔的风水作用:

海盐上海黄浦江江水"滔滔而东,其气不聚,人才遂如晨星",若建塔聚气,可使人才辈出;又因上海青龙塔,建塔可镇住"白虎凶位",永固堤围,于是有造塔之举。而塔名,则取"青龙塔"、"紫气东来、顺风顺水"之意。巍峨壮观,气势非凡,堪称上海最佳的风水宝塔。

海盐从古至今给风水下定义者不计其数,但历史上行给风水最早下定义的为晋代的郭璞,在其名着《葬书》中有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可见风水之术也即相地之术,核心即是人们对居住或者埋葬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比如说中国古代城市选址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如北京北倚燕山山脉,西枕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形若围屏,东南是平坦辽阔的华北平原,北京于“大山之下”,是典型的“藏风聚气”格局。

海盐  上海东临太平洋,北依长江,南枕杭州湾,往西则是平坦无际水网密布的长江下游平原,上海主城由黄浦江和吴淞江交汇而成半个十字。

海盐  上海得天独厚,风水宝地。上海于“广川之上”,水主财,所以,上海是金融中心、经济中心、财富中心。上海如大龙穴,几百条龙盘踞在那个地方,聚财的格局。逃离北上这样风水宝地,简直是愚不可及。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