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风水先生揭秘春节拜年的讲究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
海盐春节民间习俗
海盐年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历史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押舟、年例、逛庙会、逛花街、赏花灯、烧炮、烧烟花、掼春盛,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祭祀神灵、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报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正月初一
海盐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海盐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海盐从正月初一开始便进入迎接新禧、祭祀神灵、祈求丰年主题。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照天、辞旧岁、迎新年等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送旧迎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正月初一拜岁,迎新岁。
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道贺新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多地方有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习俗。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海盐春节正月初一早上看见长辈要说新年快乐、吉祥如意,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正月初一这天拜年要先从长辈开始,要给红包!
海盐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
海盐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
海盐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海盐古代文人雅士流行互送拜年帖,拜年帖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古时,倘若需要拜访的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海盐拜年前要打好招呼
海盐首先拜年要提前打好招呼,询问主人有没有时间接待,定好什么时候到会有多少人,也是给主人张罗的时间。过去是送上一份拜帖提前通知主人家什么时候会上门,等主人家的回复拜帖,定好时间就可以出发了,现在我们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搞定了。
拜年进行时注意事项
首先准备年礼要得体,重点是突出过年的喜庆气氛,大家维系亲情和友谊,不是相互攀比和送礼的,不要让年味串了味。其次除了年礼还有的就是要注意拜年的一些细节了,不要随意参观主人的房间或者是藏品,控制好拜年的时间,不说一些扫兴的事情,或者是不吉利话,宾主尽欢是主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