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建筑环境风水格局

溧水区风水宝地位于南京市中南部,溧水置县于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唐代诗人白季康、宋代词人周邦彦、清代文学家袁枚曾任溧水知县,韩国儒学宗祖崔致远曾任溧水县尉,谢灵运、李白、颜真卿、杨万里等历代文人曾游历溧水并留下大量赞颂溧水的诗篇。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无想寺、无想山摩崖石刻、天生桥、胭脂河、长乐桥、蒲塘桥、永寿塔、驸马墓等众多文物遗址,以及中山毫、校官碑、骆山大龙及明觉铁画锻制技艺等文化遗存。

溧水区买房子哪里风水好?

海宁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克商,分封诸侯,封周章于吴地,国号吴。溧水故地属吴。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溧水故地成为楚、吴相争之地。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废分封,置郡县,溧水故地属会稽郡溧阳县。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攻灭西楚,统一全国,溧阳县属鄣郡。

海宁建筑环境风水格局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废鄣郡,置丹阳郡,溧阳县属之。

海宁东吴黄武元年(222年),析溧阳置永安县。东吴宝鼎元年(266年),以永安隶吴兴郡。

海宁西晋初,永安属丹阳郡。东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永安为永世。东晋永兴元年(304年)析永世置平陵县,俱属义兴郡。后寻还丹阳。东晋永嘉四年(310年),又分永世、平陵等县。

海宁溧水区在大地构造中属长江古陆的下扬子沿河凹陷带,由于溧水高斜和湖泊沉积作用以及岩性影响的结果,地域形成了以剥蚀低山丘陵为主,河谷平原及湖滨河口三角洲平原为次的地形地貌。溧水区多山,除石臼湖沿岸外,几乎都有岗丘散布,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阶梯形,较高的山体有东庐山、廻峰山等。

溧水区地域主要分属石臼湖水系和秦淮河水系,仅东南角有2.73平方公里山区属太湖水系的湖西地区。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东西向横贯区境中部。将区境内河流流势分为南北两向,北水流归秦淮河,南水汇入石臼湖,其中天生桥河连通南北水系。走向:从东方水库上游句容市境内九里岗起,经王家棚到本区境内朱家边,沿袁白公路(高岗地)到区茶场、七里岗、贺家山、官塘、栀子岗、路子山,串秋湖山、双尖山、马鞍山、平安山主峰,到天生桥闸跨天生桥河,到燕子口入小茅山主峰,再经彭家、马上山、翟家、左山、王家店,过罗家进入安徽境,又折而向西北入西横山。

赏析南京溧水区建筑环境风水格局

海宁溧水区古建筑风水宝地——诸氏宗祠

诸氏宗祠风水宝地已有676年,诸氏宗祠按照中国建筑环境风水讲究建设,第一进和第三进同时开工,第二进延后基建。诸氏宗祠三进三间,粉墙青瓦,建筑面积638平方米,带有徽派风格的马头墙,其中一进月梁上饰有花鸟纹样,额头、门楣和雀替上均刻有彩绘花纹,其二层戏台的窗和栏杆饰有冰裂纹及夔纹式样。二进大梁和轩上饰有葵花纹,斗拱刻饰精美,其石质柱础上均有雕刻花纹。二进与三进之间的厢房檐下的砖上饰有彩画。诸氏宗祠是村民们聚会、议事、观戏的主要场所。

海宁建筑环境风水格局

海宁溧水区古建筑风水宝地——谢氏宗祠

南京市溧水县柘塘镇艾园村,里面住着谢安的后人,是一个景色优美、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好地方。

公元826年,唐代诗人刘禹锡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乌衣巷,留下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千古名句,诗中的“谢”指的正是东晋宰相谢安之家族。从东晋到中唐,400年间。

海宁溧水的谢氏都尊谢万一为一世祖,称他为万一公。万一公传到五世,有一位后人叫谢子皋,入赘到思鹤乡的艾庄。谢子皋来到艾庄后,把艾庄改称为艾园,以示对辽园的怀念。此后,谢安后人便在艾园繁衍生息。

海宁艾园的谢氏宗祠风水宝地坐落在村头,门前有一条小河。这座祠堂始建于明末,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已于2012年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行一老师用罗盘测量该祠堂坐北朝南,大门上刻着“南国家声,东山世胄”八个金色的大字,这两句话来历颇深。

海宁根据古书记载,周宣王的王后姓姜,以贤德著称,姜后的兄弟申伯,以国舅的身份被封于谢,后世子孙于是以国为氏,称为谢氏。当时周天子的都城在洛邑,谢国的位置正在洛邑的南方,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唐河县之南,因此,谢国又称为“周之南国”,被认为是谢姓的最早发源地。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