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建筑环境风水格局

淮安区风水宝地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淮安市东南部,风水巽位,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与扬州、盐城两市交界。

福州从东晋到明清,淮安区一直作为郡、州、路、府的治所。明清两代是漕运总督部院所在地,曾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大运河沿线上的“四大都市”。淮安区集名人、名胜、名著、名菜于一身,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全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系的发源地之一。

淮安区买房子哪里风水好?

淮安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高程一般在4~7米,平均约6米(以废黄河入海口为零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市境最高点位于徐杨乡小埧废黄河滩,真高9.7米;最低点位于流均镇湖荡地区,真高仅1米。境内河渠纵横,水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苏北灌溉总渠横穿东西。地质钻探资料表明,淮安境内是典型的冲积平原,近一千万年来地壳以沉降为主。古代淮安离黄海很近。淮河和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夺淮入海后的黄河流经淮安,带来大量泥沙沉积,使地面不断淤高。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年黄河北徙后,形成为今天所见的规模宏大的黄泛冲积平原。淮安灌溉总渠南部分地区,就属于这个平原的一部分。而渠南大部分地区,则为江淮平原的一部分,由长江和淮河搬运来泥沙沉积而成。

福州建筑环境风水格局

淮安区古建筑风水宝地——龙兴寺

龙兴寺旧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古城西北隅,运河东岸,龙兴寺建于西晋,龙兴寺又分派二十八院。为淮安著名古迹。

福州据《重修淮安龙兴禅寺碑记》云:西晋泰始丙戌间,月氐国沙门竺县于天竺大赍本婆罗门经达玉门,因居敦煌,世称敦煌菩萨。后游洛阳、江左,随处译经,未尝暂停。时优婆塞聂承远助译,凡三百五十余卷。永嘉二年(308),由广陵抵山阳,其时淮人瘐希,募里人夏宽墩地四百余亩,在古城西为其筑坛建刹,名为正法华院。此为龙兴寺之始。

福州龙兴寺内建筑环境风水布局

据《淮郡龙兴禅寺碑记》云:唐贞观三年己丑(629)下诏,楚州法华禅院住持僧谷隐奉诏,分建十子院,领焚祝福之事。时皇帝武则天及宫廷贵族与佛教界首领法藏有密切的政治联系,凭借皇帝和贵族的大力支持,佛教得以很快发展。 则天诏西域人僧伽大士来华传教,后来楚州,则天光宅元年(684)冬,安居楚州法华禅院。景龙二年(708),中宗诏大士自淮八宫,执弟子礼。大士以久晏息楚州法华禅院启闻,帝遣使复为缮修,奉敕,改额曰:“龙兴万寿禅寺”,并造尊圣塔一座,赐田一千亩。佃耕供给(其后寺田历代有所增加,计有田五千一百六十亩),绘图立簿,派僧轮流催要。以此龙兴寺之名始定。

晚唐诗人赵嘏《忆山阳》诗云:“城碍十洲烟岛路,寺临千顷夕阳川”,仿佛似之,然尚不可考。龙兴寺,从唐中宗复位后,到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前,寺内有庙宇一千余闻,有前后大殿。有法堂,法堂后有藏经楼,左右方丈,亭轩曲绕,环水皆廊,北接放生池、大悲阁。

福州淮安区古建筑风水宝地——文通塔

福州建筑环境风水格局

文通塔风水宝地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古城西北隅勺湖公园内,西临运河。原名尊胜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高44米,13层。明崇祯二年(1629年)重修时因其旁有文通寺而改名为文通塔,此后又曾多次重修。1668年(清康熙八年)郯城大地震时,文通塔仅余2层,后来重建时只修了7层。现塔系砖结构,无梁柱,高23米,七层八角,外形为黄身青檐。

文通塔全是砖瓦结构,无梁无柱。高十三丈三尺,七层八角。

文通塔风水传说

据说清朝道光年间有个巡抚大臣路经淮安,他久闻淮安是个文化古城,老少皆能吟诗作对,于是决定逗留几天,一来观赏名胜古迹,二来试探一下当地的文化水平。

谁知一连几天碰了一鼻子灰,他出的对子村夫乡民皆能对答如流。但他还是不服气,临走时许多人来送他,他立在船首,抬头望见文通塔,心想何不再试探一下,也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于是随口吟道:“一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送行的人知道他要大家答对,只是频频摇头摆手。他见此得意洋洋,回到京城后将此事说于汪廷珍,并云:“淮安文风也不过如此”。汪廷珍哈哈大笑,巡抚大臣莫名其妙。汪说:“送行人摇头是不想答对,给你面子,摆手是已经答对。”巡抚大臣问:“何以见得?”汪廷珍举起一只手摆了摆说:“你看,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巡抚大臣恍然大悟,连声说道:“妙哉!妙哉!淮安真是文化通天,文通塔真是名不虚传。”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