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端午节养生风水讲究
2020年06月25日,星期四,农历五月初五,庚子年壬午月己亥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端午节。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易经风水中《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也是气温上升的时候,在建筑环境风水里面属老阳,其阳气上升比较旺的时候,夏天五行属火,而生辰八字五行风水命理忌火或者生辰八字里面五行火旺的人就要注意健康养生了。
成都自古以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的由来你知道吗?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成都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上海浙江广东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悬艾叶、菖蒲、蒜头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於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在上海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端午节易经风水养生的基本讲究:
成都吃粽子:清热除烦
成都行一风水先生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粽子: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
成都提醒大家:过量进食棕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不可贪食。
生肖属马属虎属猴属龙的人一般端午节过后容易心烦气躁,易经乾卦就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智慧,潜龙勿用,身在职场或者经营事业的你一定要遇事冷静,切记生气,更不要心浮气躁。遇事要冷静,要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堵在单位办公室要对员工友爱宽容,在家中要对老婆、小孩老人宽容和了解,夏天五行火旺,切记不要经常生气。生辰八字五行火旺的人到了夏天特别是端午节过后容易遇事冲动,要注意冷静,平时可以多多喝茶静心或者去做善事,去放生等。大善之人天自佑之。平时要广结善缘,行善之家必有余庆!
以上习俗和风水养生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