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古色古香建筑环境风水格局
安庆良井镇风水宝地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心东北方向24公里,惠州名气好的风水大师是谁?良井镇总面积72.6平方公里,良井镇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它雄居惠州、惠东、惠阳(淡水)三角中心点,海陆空交通便利,广汕公路,惠澳大道,潮莞高速公路,永平公路,良白公路及惠州机场等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
良井镇名风水的由来你知道吗?
良井镇原称鸡卵水;相传在清代,山井村附近有一口水井的井水清澈如镜,长流不息,味甜爽口,能治百病,故取名“良井”。
良井虽地处惠阳中部,在旧社会交通闭塞,但勤奋好学的良井人却较早地接受了现代教育的熏陶,在1930年就开办了良井初级中学,为祖国的解放及建设事业输送了大批有用之才,良井也因此以“文化之乡”饮誉东江两岸。
良井镇风水比较好的建筑有:
安庆甘泉古寺
安庆甘泉古寺风水宝地位于惠州市沿江南路与甘泉路交叉口,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因寺前有一水若甘醴的甘泉井而得名,始建于明成化已丑年(1470年),甘泉寺重归僧众管理,宗教活动得以恢复。寺内树木成荫,环境幽雅。有建筑面积达264平方米的“圆通宝殿”,两厢有寮房、斋堂、客舍计28间,总建筑面积980平方米。
甘泉古寺祈福活动有400多年历史,体现了良井人民对甘泉古寺的崇拜与悠久的农耕社祭文化,包含有山歌、舞蹈、折纸等民间传统艺术,在民俗学方面具有相当的价值。良井甘泉古寺祈福活动定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三年一次大型的祈福活动(民间称为打醮),一般在正月初十前,历时三天四夜。
赏析惠州良井镇古色古香建筑环境风水格局
安庆人们笃信甘泉寺这个地方是宝地,有求必应。特别是里面这口仙泉井水,只要人们喝了它,就可以医治百病,人兽保平安。后人们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遍了惠阳,深圳(保安)、惠东一大片地方,于是,村民们就更加的笃信“甘泉寺”的神圣所在。自此,“甘泉寺”开始远近驰名,四面八方的善信徒们都慕名而来参拜。
历经300多年风雨沧桑的良井风水建筑谭公庙;
谭公祖庙——惠阳县第一个抗日民主乡政府旧址,位谭公祖庙位于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在地圩集之东北面,市集咸鱼街内。谭仙圣庙仍保持着以谭仙圣庙为主庙,谭仙圣庙、仓圣庙、魁星楼三庙为一体始建于清代初年间,古式建筑砖木结构瓦房,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
谭仙庙外围三庙大门并排,谭仙圣庙位于中间,仓圣庙位于谭仙圣庙东面,魁星楼位于谭仙圣庙西面,门面已被白墙覆盖。从正前方看,只见谭仙圣庙与仓圣庙门面。屋顶檐牙高啄,雕有双龙戏珠,四周瓦檐面全部安装防雨瓦头,所用材料皆极具精细,正门悬有谭仙圣庙牌匾,四周辅有楹联刻画,装饰精美。
安庆良井镇风水宝地人才辈出
良井保留有十余座杨氏祖屋,“杨氏十三家”所建的有9座,其中霞角村就聚集了5座大型祖屋且保存较好。这些建于清代各年间的客家围屋,见证了“杨氏十三家”的光辉岁月。“杨氏十三家”先祖靠做小生意发家立业,但世代恪守祖训,崇文重教,后代人才辈出。
安庆大福地:坐落于霞角村口,建造于清代道光五年(1825),是良井上洋围杨氏七世祖宏谟公的次子宝辉公和三子宝泉公合建。这是一座气势恢宏、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客家古建筑,堪称杨氏祖祠中的佼佼者,是市级文保单位。该围屋属四进堂屋类型,共有四进两横九厅十八井共150多个房间。据村里老者称,由于此屋气势非凡,闻名遐迩,故清代后期出版的归善县(惠阳县)地图上并没有“良井”,却有“大福地”的地名。
乌洋福: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位于霞角村内,是良井上洋围杨氏六世祖学潜公的长子和均公所建,现是市级文保单位。该围屋属三进两横格局围屋,最具特色的是它直径达52米的半圆形月池。围屋后有一个古树公园,公园内有多棵百年老樟树以及后人新种植的奇花异草。
忠心屋:坐落在城内屋和乌洋福之间,又名叫“九福堂”,因该屋祖先学潜公排行第九而得名。位于今良井镇霞角村内,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是良井上洋围杨氏六世祖学潜公的六子和锴公所建,该围屋也是三进两横的格局。
安庆中国建筑环境风水学关于人与环境的认识,其概括性地描述人与宇宙及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及感化是“气”的媒介。可以认为有关“气”的学说是古代风水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那么,风水学中的“气”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试做如下分析: “气”的涵义 “气”被视为天地万物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细无内,其大无外,充盈天地”。如《庄子・外物篇》:“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孟子・公孙丑》:“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